以人口和產銷量作為參考數據,我們可以看出經濟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,摩托車的產銷量數據也存在著差異,我們可以根據這些數據來推斷我們目前是處于一個什么階段。我們來看看日本、意大利、越南和泰國現階段的產銷量和人口數據:
如果以意大利人口與摩托車銷量比作參照,我國的摩托車內銷量將是513萬輛,如果以日本為參照,我國摩托車內銷量將是411萬輛,如果以泰國為參照,我國摩托車的內銷量將是3040萬輛,如果以越南為參照,我國摩托車的內銷量將是4457萬輛。而事實上我國摩托車去年內銷量為1000萬輛左右。
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,拋開氣候、環境因素,摩托車的內銷量受經濟發展階段因素影響較大,人均GDP以3000美元為界,越高的國家內銷量越小,我國目前這個內銷數據其實也是合乎這個規律的,稍微有點意外的是,可能因為禁限摩以及禁止摩托車上高速等政策影響,我國摩托車產業提前進入飽和頹廢期,但根據以上規律仍可推斷出我國摩托車內銷量500萬輛應該是谷底銷量。
以上數據只是從銷量上看,如果從銷售金額上看,可能又是另一番景象,也就是說,人均GDP越高的國家,內銷摩托車的均價也越高,因此,我國摩托車行業目前所處的階段也是轉型升級的關鍵階段, 摩托車將由數量為主升級為質量為主,摩托車行業轉型方向也將是向深度和廣度發展。
何謂深度?就是摩托車產品的技術含量更高、產品均價更高、營銷服務的水平更高。何謂廣度?就是企業產品線更有寬度,產業鏈條更有長度,異業合作更有廣度。這一定是摩托車行業生產商、銷售商、服務商的發展方向。
看清了方向就要有定力,對于廠商而言,追風逐利,心急浮躁的短期行為,將沒有未來。這一點更是寫給國產民營摩托車企業看的。
作為銷售商,由于信息化時代的當下,想靠賣車賺大錢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,聰明的商家一定是銷售與服務一體化的同時,更注重服務能力的培養,更提升服務的贏利比重,更增強跨業合作的能力和創意,打造自己經營的核心競爭力,這樣的商家才有未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