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商會說產銷增長
據中國摩托車商會報道6月14日報道,《5月摩托車產銷同比環比均增長,外貿出口持續向好,摩托車工業繼續保持恢復態勢》。可喜可賀!
看到這個標題,小編頓時就興奮了起來。結果往下看正文內容,越看越不對勁,標題說好的同比環比均有增長,而實際數據卻是下降的。2023年中國摩托車出口情能用穩定來形容,但內銷實際上是縮減!額~~商會!
面對國內如今低迷的行業情況,我不知道是不是自己對“同比”與“環比”兩個詞的理解錯誤,亦或是寫這種張眼露睛與半真半假的內容比較有引導力。想推動中國摩托市場是好的想法,但文不對題、數不對賬卻推動不了失去的公信力。
二、進程發展中,有跡可循
或許說實話的人都討人厭,但我們也不能睜眼說瞎話。
面對國內如今的摩托車市場形勢,倒是類似于上世紀30年代的歐洲市場,眾多摩托車品牌爆發性出現,如博內利、OK、OEC、無雙、考文垂、比安奇、凱旋、新帝國、AJS、OD、維多利亞等等。一款發動機養活多家品牌,有手就能裝出摩托車,有投資就能打造摩托車品牌。那是一個歐洲摩托車沸騰的歲月,無數逐夢與逐利的人們對摩托車行業趨之若鶩。然而最終,該倒閉的還是倒閉了。
看回國內這幾年的摩托車市場,得益于行業的興起,零配件的廣泛普及。有手就能裝車的便捷衍生出許多新生代整車品牌,共用發動機更換外殼是常態,型號配置之多,看的消費者不知所措。然而,不變的還是QJ、春風、隆鑫發動機!
記得有一個經濟學者說過:“當路邊賣菜的阿姨都跟你說,最近的股市能賺錢的時候,那距離股市崩塌就不遠了。”同理可得,連生產螺絲的工廠也要插一只腳到摩托車整車制造里去......
畢竟一個企業把車造出來,最終的還是需要消費者去購買的。但造出來的車無人問津的話,那只能放進博物館了。
三、經銷商不再跋扈,消費者更加理性
經銷商進貨一臺五羊本田幼獸CC,要搭配三臺電摩。賣一臺虧三臺誰受得了!這是最近為什么部分地區本田幼獸CC缺貨的主要原因。
當經銷商不再進貨,而市場又存在需求。消費者面對琳瑯滿目的國內車型,但買車還需要加價。這時就會出現一種畸變的假象,消費者感覺市場依然火熱,而實叫苦的應該屬經銷商與廠方。
哈雷買滑翔送X350,本田買CB400X送NS125D,MV奧古斯塔4折,寶馬F750GS八萬三包牌,凱旋660六折......以上信息均來自于經銷商,未經核實,但畢竟空穴來風。
一個行業中,當消費者認為是信仰的產品都開始下滑,那口袋里的鈔票自然也就拽得更緊。在這種情況之下,經銷商接待消費者時候聽得最多的話應該會是:“我就看看,先不買。”
最后,忍不住聊一下豪爵。幾十年前,豪爵創始人王大威曾經說過,豪爵會一直帶著經銷商賺錢。而如今,面對國內經銷商叫苦連天的環境之下,雖然利潤不如從前,但穩如老狗的依然是豪爵。
四、6月二手車價格繼續走低
摩托車13年報廢的政策之下,是能促進新車的銷量。但如果說市場過于飽和,新車都賣不動的情況下?二手車市場是否會有相關的政策性調整?
最后這個問題,就留個各位車友來探討吧。我們評論區見。